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福泉古城屹立在水与石之间

福泉古城屹立在水与石之间

关键词:福泉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贵阳之窗
  • 电 话:0851-5943266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yhy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2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小西门水城,聚福泉古城垣的精华于一隅,将军事、文化、地质及建筑学上的奇迹作了长达600余年的演绎,登临福泉市小西门古城垣,凝眸远瞩,让人浮想联翩、叹为观止。宋代词人辛弃疾《清平乐》中的词句,不由冲口而出:“古今陵谷茫茫,市朝往往耕桑。此地居然形胜,似曾小小兴亡!”

 福泉古城就像一只船。它装满了故事,装满了沧桑,装满了文化,载着福泉从古代驶到今天。南北呈圆弧状,东西为半圆形的古城垣,无不体现了古代城池的特征。建在西边沙河上的水城,更是别具匠心实属罕见。让我们对这座古老的城池有无限的探究。

 翻开悠悠的历史岁月

 “福泉”因城内的福泉山而得名,不过,在1953年之前都被叫做“平越”。元代在贵州推行以地方少数民族首领实现中央统治的土司制度,大者设立宣慰司、宣抚司,小的建立长官司。明朝初年朝廷沿袭了元代的土司制度,平越也在明洪武八年(1375)被升格为平越安抚司。随着明王朝边疆政策的愈发强硬,扼守湘黔要道的平越也逐渐成为军事要塞,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为加强防卫,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,统兵30万自湖南沅州进入贵州、继而兵进云南。也是在这一年,明朝廷在大军进出滇、黔的必经之地平越设置守御千户所,次年即升为平越卫,辖天坝安抚司及乐平、平定、丰宁上、丰宁下四个长官司,并与湘黔古道上的偏桥卫(今施秉)、平溪卫(今玉屏)、镇远卫(今镇远)等相互呼应成为西南边陲一道重要军

中国名桥贵州福泉豆腐桥,葛镜桥

事防线。明万历年间,平越卫成为与镇远相似、“府卫同城”的平越民府,从此奠定了古城的规模。到洪武三十四年(1401),指挥李福又将土城改建为石城,成为重要军事设施。

 古城垣依山而建,用加工的长方形石块筑成,灰口齐平,工艺讲究。城垣周长4700米,高7米,厚3米。按当时的规定,平越设卫,准开四道城门,于是,建石拱四门。南北门洞各长约20米,宽约4米,高4米;东门洞长17米,宽4.5米,高4.48米;西门洞长8.2米,宽3.4米,高3.15米。不久,又在南城门上建威武楼,北城门上建福泉楼,东城门上建藜峨楼。后来,又在这三个城门洞外建半圆形的月城,用以保护城门。并设警铺45处,筑烽火台,使城垣臻于完善历经数百年的人世变迁,曾经的兵家重地,如今已悄然幻化成为内陆高原上一座平凡小城,人们迈着悠闲的脚步走在街上,目所能及尽是贴着瓷砖的楼房。不过,只须穿过乏善可陈的市区,来到城郊的小西门外,往日那个戍守森严的平越卫就会像海市蜃楼一般浮现。

 古城垣中独具一格的精华——水城

 明正统末年(1449),苗民起义,围攻城池甚紧。城内仅靠一股小小的福泉和张三丰背来的吊井,不能解决饮水问题。众多的兵士、百姓,以及战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,城池不攻自破。频繁的战争,多次的失败,统治者不能不思考怎样解决水的问题。于是,到成化年间(1465-1488),指挥张能在西门外的沙河边建一水城,引河水入城,在两山山腰结合部开辟了一座“小西门”,以便战时能到河中取水。但是,在一次战争中,由于小西门水渠被堵,饮水问题仍然没有解决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平播之战在海龙囤打响,杨应龙土司瓦解,明王朝改土归流,第二年(1601)设平越军民府。1603年,贵州总兵平越人安大朝、指挥奚国柱、知府杨可陶吸取教训,在水城外又筑外城墙183米,在拦截河流的城墙上建上下两座三孔石拱桥,这样,把一段沙河水包进城里,以防被敌军围困时城内水源断绝,至此终于完

成了状若梯形防线。然而,其中两位修城人物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按照明廷的规定,是不允许随意加长城垣的。其时又刚改土归流,福泉增加了百多米的城垣,却没有上报。于是,有人上告,奚国柱、安大朝知道犯了大罪,便跑到麻山(城内)上吊死了。当上面派人来调查,了解到贵州省苗民起义的势力的确强大,修城并非为了谋反,而水城的设计又确实独特,根据实际情况,这样做是有道理的,应该特许。但人已经死了,只留下了水城,一直保存到今天。

 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和受压迫人民的不断觉醒,城垣似乎成了封建统治者不可或缺的东西。于是,明崇祯十五年(1642),平越知府陈绍英于城北修建高台,台上有雄镇楼,同时修望楼12座。到清朝顺治十八年(1661),守道徐宏业、知府喻全昱先后增修。嘉庆三年(1798),平越府改直隶州。咸同年间,苗民起义不断发生,福泉城墙毁于兵火。同治十一年(1872),州牧王继先请款营修,估勘四城,计原城周围4700米,垛口840个,城楼五,雄镇楼一。后东城及小西门因日久失修,坍塌多处。光绪初,州牧邓在镛、傅大亨、程荣寿、劳炳章、周炳著等先后修补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,署州牧瞿洪锡重建北门和东门两城楼,并在小西门水道设铁栏闸门,以便在非常时期切断水上通道,这样,既可以防外部由水道袭城,又可以使水蓄满,便于取水,使水城的功能更加完备。现遗址仍存。至此,福泉的古城垣,正如《平越直隶州志》所云:“崇宏雄丽,论贵东城郭固,不能不以平越为冠也。”

 1949年后,福泉的古城垣,不仅保存完好,而且还有“里三层,外三层,石墙围水小西门”的水城奇观。它由内城、水城、外城三部分组成一座瓮城;内城蜿蜒于两侧山腰之上,在两山腰结合处开一城门,曰“小西门”;水城池域呈三角形,城墙外围两侧与内城连接,上下相对高度数十米,邻近河道处开一小门,并从门侧城墙下修一暗沟,城墙外筑坝引水入暗沟进城内方井中,再从另一暗沟流出城外;外城又称外水城,城域呈半月形,一端接内水城,另一端与内城及内水城相接,将犀江围于城中,上下两座约10米高的三孔石拱桥卧于犀江上,桥上有墙体护城,桥侧有两道石拱门通往水城内外,上下拱桥既是桥梁,又是墙体,俗称“桥上城,城下桥”。举目眺望,三重城环抱,形成梯级防线;它依山傍水,上下贯通,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;设计者独具匠心,建造工艺精湛,当今国内绝无仅有。因此,福泉水城不仅具有军事、水文、地质、建筑等诸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,同时也是游览观光、怀古的胜地。如今,福泉古城垣已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它不仅是福泉的一张名片,黔南的一块瑰宝,亦是文博专家们喜读的史书,并称之为“贵州八达岭”,更是旅游揽胜者们欣赏的艺术珍品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