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贵阳桐埜书屋

贵阳桐埜书屋

关键词:贵阳历史,贵阳文物古迹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贵阳市人民政府
  • 电 话:0851-7988597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yjd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34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(图片选自林城贵阳网)

   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黔陶乡骑龙村,系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进士周起渭在家时读书处。周起渭(1685年—1734年)为贵州著名诗人,曾参加编撰《康熙字典》和《贵州通志》,有《桐埜诗钞》传世。1987年该故居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(来源:市志办)

  另据金阳时讯报道:

再访桐书屋

    

87,星期天,我们一家三口再次驱车驶向郊外的桐埜书屋,去探访黔中才子周渔璜的读书处。
    
桐埜书屋位于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,是周渔璜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。这位清代初期从边远山村走出去的著名学者、诗人,是贵阳人的骄傲。
诗人与永乐大钟
    
周渔璜(16631714年),名起渭,字渔璜,号桐埜,贵阳青岩骑龙人。24岁时乡试第一,31岁中进士。历任翰林院检讨、编修、侍讲学士,后又充任浙江正考官、直隶学政、詹事府詹事,继而以钦差大臣身份出巡,奉命赴江淮祭禹陵及明太祖孝陵,兼检阅浙江、江苏两省兵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年),周渔璜出巡载誉返京,因长期劳累一病不起,秋末与世长辞,年仅五十岁。
    
已记不得是第几次探访桐埜书屋了。好几年前,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,当新年到来之际,节目主持人与众明星们一道,敲响了存放在北京大钟寺的那口永乐大钟。从听到永乐大钟那悠扬的钟声起,我们一家就有了拜访桐埜书屋的冲动。因为,当年从这个书屋走出去的周渔璜能名震京城,与这口永乐大钟颇有些关系呢。
    
明建文四年(1402年),朱棣率“燕军”造反,攻入当时明王朝的都城南京,赶跑了建文帝朱允  ,自己登上皇位,做了永乐皇帝。《明史纪事本未》记载:朱棣登基后,对忠于建文帝的臣民大肆杀戮,幸存的臣子及亲属,纷纷逃离南京。这一过程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靖难”。永乐18年(1420年),永乐皇帝迁都北京,第二年,他就下令铸造了这口成为中国钟王的永乐大钟。钟内外镌刻了《华严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等80多卷经文,约20万字。朱棣造钟意在超度“靖难”时的死难者,积功行善,减轻自己的罪孽。
    
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,44岁的周渔璜任职于京城翰林院。这年夏天,在翰林院举办的消夏迎凉会上,周渔璜赋诗一首,名为《分韵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》(后人称《万佛寺大钟歌》)。周渔璜在诗中鞭挞朱棣发动“靖难”是“南兵百万  羊豕”、“忠臣十族飘冤魂”、“当年杀戮成丘墟”;揭示刻有20万字的大钟“一字忏除一冤命,字少冤多除不竟”,“钟声夜发老狐鸣,头戴髑髅暗中听”正是这首沉雄悲壮,大气磅礴的诗,使得周渔璜名噪京城,被大家推崇为文苑之首。

 

 

绿荫掩映中的桐埜书屋。

 

青山绿水映书屋
    
从贵阳城区出发,去桐埜书屋,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。其一,沿贵花大道前行,经花溪,过青岩,再入黔陶,全程大约47公里。此线路最适合外地游客,因为,沿途可顺便游玩花溪公园及青岩古镇。其二,经二戈寨,过孟关,穿过孟关林场,再进黔陶,全程大约37公里。笔者更喜欢选择后者,因为此线路不仅路程短,车流量小,而且一路将穿行在村寨、集镇、厂矿、农田、森林、湖泊之间,可谓风光无限。
    
桐埜书屋位于骑龙村板桥山,原是乡村私塾,也是周渔璜少年时期读书处,后因周渔璜而得名。板桥山坐落于骑龙村外,是在一片平坦的田坎中崛起的一座小山丘。从村口远远望去,只见山中林木葱郁,山脚小桥流水,四周是碧绿的农田,确是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。
    
建于康熙初年的私塾旧址早已不存,掩映在翠绿之中的“桐埜书屋”,是1993年,由市、区政府拨出专款重建的。此后若干年,又经不断地修建,此处已成为颇具庭园风格的景观群。重建的桐埜书屋为穿斗式悬山顶二重檐建筑,由书屋、壮厢、朝门、草亭、影壁、荷花池、庭院、小桥等组成,在古木、河流、稻田的映衬下,颇为美观。
    
漫步板桥山,惟一能保持当年旧貌的,很可能就是那口“慧泉”了。慧泉位于板桥山脚下。这是一口人工开凿的扇形水潭。水潭上方悬着一个石雕龙头,一年四季都有泉水从龙口中喷出,乒乓作响,注入水潭之中,为此被人称为乒乓泉。
    6
岁启蒙的周渔璜,就读于桐埜书屋。当时,他十分顽皮,不用功读书,私塾先生很不喜欢他。一天,周渔璜又因顽皮,被先生在手上打了一戒尺。未曾想,周渔璜竟冲出书屋,跑到乒乓泉边,“咚”的一声跳了进去。等人们七手八脚将灌了一肚子泉水的周渔璜救起来时,这顽童已昏迷过去。私塾先生见势不妙,悄悄逃走了。周渔璜的父亲是个通情达理之人,为此放出话来:“老师责罚学生,是出于为师的诚意,没有错。”并派人将私塾先生请了回来。苏醒过来的周渔璜也跪在先生的面前,自责认错。从此,周渔璜竟变了一个人似的,变得勤奋好学,变得稳重聪慧。此时的他,能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。周渔璜饱饮山泉,由愚纯变聪慧之事不胫而走。为此,人们将乒乓泉改名为慧泉。

 

 

这就是让周渔璜饱饮泉水的“慧泉”。 

 

黔中才子周渔璜
    
自幼聪慧的周渔璜,不仅给家乡父老留下了深刻印象;其中进士入京做官后,也因才华横溢,让世人称赞不已。
    
在京城做官的周渔璜仍然嗜书如命。一天,他走进了一家书店,在仔细地浏览了一下书架上的书后自言自语地说道:“差不多都看过了”。未曾想,此话被在一旁的书店老板听见了。老板生气地说:“先生,既然你都看过了,能否让我从中任选一本出来,你来说出此书的大意,呢?”周渔璜答:“行”。于是双方约定,第二天来验证此事,假若周渔璜答对了,对方就将书店内的书全部送给他。当天晚上,周渔璜坐在家中,将白天在书架上看到的书名仔仔细细地过滤了一遍。突然,他想起,其中有一本时宪书(即历书)还没看过,连忙把时宪书找来看了一遍,这才安心上床睡觉。第二天,书店里挤满了人,大家都想看看周渔璜如何过关。老板想:“就挑那本时宪书吧,除了查黄道吉日,谁会认真去读它呢?”于是,老板将时宪书递到了周渔璜的手中。周渔璜微微一笑,张口将这本时宪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,并将书中的错别字一一点出。在人们的哄笑声中,老板不得不将满屋的书都送给了周渔璜。
    
有一年,周渔璜任浙江主考。一些考生听说他是贵州人,认为从如此偏僻地区出来的人不会有什么真才实学,便在周渔璜抵达杭州时将其团团围住,想寻机羞辱一下对方。一位考生跳出来说:“我出一个上联,请主考大人答下联,行吗?”周渔璜微微点头说:“行!”那考生高声念道:“洞庭八百里,波滔滔、浪滚滚,宗师由何而来?”周渔璜稍加思索随口答道:“巫山十二峰,云重重,雾霭霭,本院从天而降!”众考生听了,顿时目瞪口呆,深为自己的莽撞行为后悔不已。
    
纵观周渔璜一生,有三大成就:其一,是才华横溢的诗人。少年时就赋《灯花诗》一首传诵乡里。在京城为官,以《万佛寺大钟歌》一鸣惊人,使时人另眼相看。《随园诗话》一书,将其《泛舟西湖夜半始归》诗中的“直把西湖比明月,湖心亭是广寒宫”,誉为使人“终身不忘”的佳句。他的《桐埜诗集》清代就有4种刻本,在全国广为流传。其二,参与了《康熙字典》纂修工作。其三,参与纂修《贵州通志》,使其成为贵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。
    
又是夕阳西下时,我们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去了。突然,我发现与第一次来访时相比,书屋的小环境已变了许多,眼前的这口荷塘原本是没有的,原来只是在院子中有几口石缸,缸中养了许多漂亮的鱼儿。当时,有一只名为“绣眼”的绿羽小鸟不知为何掉进了石缸中,见其正拼命挣扎,我忙上前将它捞了起来。那一次,也是在夕阳中驱车离去的。儿子在车里,一直将“绣眼”轻轻捂在手中。当至村口时,“绣眼”原本湿漉的羽毛已被捂干。小家伙正从儿子的手缝中伸出头来,瞪着黑黑的眼睛四下张望呢。我忙按下了车窗,儿子将双手伸向窗外轻轻地说了一声:“回家吧”,“绣眼”飞起来,钻入路旁的刺蓬里清脆地鸣叫起来。儿子打趣地说:“真不愧是诗人家乡的鸟呀,它正吟诗呢。”
    
此次离别,我们特意在村口那刺蓬旁停下车来。巧了!里面也有一只“绣眼”正在鸣叫呢!全家人大喜,在夕阳下,在“绣眼”的“吟诗”声中,带着对诗人的怀念之情驶向返家的路程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