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布依族铜鼓与民族文化

布依族铜鼓与民族文化

关键词:贵州艺术,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贵阳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yhy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1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我国是铜鼓的故乡,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鼓,也是现今世界上出土和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。分布在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的壮、侗、水、布依、苗、瑶、彝、仡佬等少数民族都有使用铜鼓的悠久历史。铜鼓盛行于布依族的社会生活,在民族文化中,铜鼓作为乐器、神器和重器,虽然产生于青铜时代,但延续时间甚长,现今,布依族仍在使用。铜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其社会功能却不尽相同,早期出现的铜鼓,主要作为乐器,且兼作炊具,随着时间的推移,铜鼓又成为祭祀活动中的神器,兼作礼具,象征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威的重器,甚至用作葬具。因此,规模宏大,花繁繁缛,制作精美的铜鼓,在研究布依族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,对于弘扬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 一、铜鼓与布依族风俗习惯
   布依族重铜鼓,由来已久。考古工作者在普安县发现有铸造铜钺的沙石范,时代在汉代,这一带的古地名中又有“铜鼓山”之名,说明布依族在两千多年前,已铸造铜钺和铜鼓;到晋代有“俚僚铸铜为鼓”的文字记载,并说:“有鼓者号为‘都老',‘群情推服'”,可见布依族是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,而且以铜鼓作为权力的象征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载“自岭以南二十余郡,并铸铜为大鼓。初成,悬于庭中,置酒以招同类……”。以后历代都有关于布依族使用铜鼓的记载,隋代有“俚僚贵铜鼓,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”的记载,二十五郡西部就是布依族居住地。唐代诸谢的“聚击铜鼓”,宋代“夷僚疾病,击铜鼓、沙锣以祀鬼神”。明代,现兴义县的布依族还继续铸造铜鼓。到清代,文献记载布依族使用铜鼓的范围就更大了:“丧葬……击铜鼓”,“岁时,击铜鼓为欢”,有的地区“婚姻……会聚击铜鼓”,居丧“击铜鼓,邻村闻鼓声毕至”。
   布依族保存的铜鼓,基本上属于“麻江型”,贵州省博物
馆收藏的八十面“麻江型”铜鼓,其中来自布依族地区的就有五十九面。“麻江型”铜鼓,面径一般不超过五十公分,鼓身分胸足两般,其中有突梭一道,偏条耳有孔,鼓面有太阳纹芒,晕分宽、狭,主晕饰“游旗纹”,其余常见的纹饰有山形纹、心形纹、云雷纹、水波纹、角形纹等。布依族地区几乎每个大寨子和家族都有一面到数面铜鼓。
布依族铜鼓平时保存在有一定威望的人家,用时才抬出来。按布依族习俗只能在过年或“砍嘎”、送丧等隆重场合才使用。动用铜鼓时,要举行庄严神秘的仪式,多把铜鼓视为神物,有灵性之物,两耳系着红绸,表示镇压邪恶,也不让铜鼓“见天”。存放时放进谷堆中,是不铜鼓会跑去龙潭跟龙王打架的传说,布依族地区的铜鼓都有被敲去一角的痕迹,就是跟龙王打架时被龙角敲的。铜鼓如需由甲家抬往乙家时,必须用布包好。在需要时,只能在室内敲击,而且都用于庄重的场合,如过年、办丧事和祭祀活动等。祭祀敲击钢鼓由寨老或老摩公敲击,旁人不能触动,一般不能随便敲击。铜鼓被视为有灵性之物而为人们所崇拜,往往赋予铜鼓种种神奇的力量,视之为祭祀祖先、超度亡灵、祈福去邪的神物。
   二、铜鼓与布依族音乐舞蹈
   铜鼓是布依族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,布依族称为“年”,是布依族古代娱乐及丧礼乐器。击鼓时先用棕绳拴住两个极耳,把铜鼓悬于梁上,然后用鼓棰敲击鼓面,年节日敲铜鼓,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,在杀牛祭祖或送丧时敲铜鼓,则是把铜鼓作为祭典中的重器。敲铜鼓有一定的鼓调,一般是十二调,其基本音有五个,及嘎(ga)、哏(g?n)、国(gu?)、银(yin)、共(g?ng)。由于铜鼓音乐深沉、雄浑,传播悠远,传说能向天神、地神、龙神通风报信。所以不仅在歌唱、舞蹈、庆典的时候使用铜鼓,甚至驱邪、治病,事鬼、娱神也要使用铜鼓。
   在远古奏乐以祭亡灵、祀鬼神的遗俗,在布依族地区十分盛行,人们对自然界生老病死、风雨雷电、天灾人祸等现象,为了从灾难中得到解脱,便遐想出铜鼓的种种神奇“魔力”,因而以驱邪、治病、事鬼、娱神。人们视铜鼓为神圣之物,以铜鼓祭祀神灵、消灾避邪的习俗,说明布依族对铜鼓的热爱和对铜鼓的崇拜,这种富于神秘色彩的社会现象,总是围绕着歌颂祖先、赞美神灵、祈福求安、消灾灭祸的功利目的,总是弥漫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、灵魂崇拜的气氛,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铜鼓与音乐、舞蹈等艺术形式服从于宗教活动,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种祭祀与乐器、歌唱、舞蹈相结合的民族风俗习惯,使乐器、歌唱、舞蹈等艺术在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,而宗教情绪也因为乐器、歌唱、舞蹈的美化而得到加强。布依族铜鼓不仅在宗教祭祀方面,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铜鼓与各种艺术形式、民族风俗习惯的交互融合,促进了民族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的丰富和发展。
   布依族有许多跟铜鼓有关的舞蹈,及《铜鼓舞》、《铜鼓刷把舞》等等。布依族铜鼓舞分为三类:第一类是大年祭祀祖先和超度亡灵,鼓点和舞蹈节奏较慢,动作粗犷,气氛庄严肃穆,从舞蹈中看得出请祖先下凡、敬祖先喝酒,送祖先回天庭或超度亡灵上天的一系列程序栩栩如生的描述;第二类是喜庆的舞蹈,气氛较为活泼有趣,舞姿较快欢怡,舞蹈描写布依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全过程,舞蹈情绪热烈欢快,鼓点较为跳跃,时重时轻,时紧时慢,贴切地表现了男女青年的青春活力;第三类是反映战争的舞蹈,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犯,只要有外侮,寨老就猛击铜鼓,召集族人拿起刀叉共同御敌,在战斗进行时,寨老又猛击铜鼓,激励族人勇敢杀敌,族人听到鼓声,个个勇猛向前,毫无畏惧,这种舞蹈,均由男子表演,舞姿雄伟优美,令人震撼。
   三、铜鼓与布依族服饰礼仪
   布依族铜鼓有丰富的纹饰,铜鼓上的各种图纹近千种,这些纹饰无不表现布依族依山傍水的环境风貌,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,铜鼓上的这些纹饰,在布依族服饰礼仪中可以得到解释。铜鼓上的图纹,太阳纹、云雷纹、水波纹、圈点纹、角形纹等,与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,太阳纹源于火崇拜,水波纹、漩涡纹与水崇拜有关,云雷纹来源于天崇拜、雷崇拜,齿形纹与山崇拜有关,三角纹、菱形纹来源于鱼崇拜,由鱼的不同部位演变分化而成。这些图纹与布依族的原始崇拜有关,描绘了人们信仰、崇拜、欣赏的事物,反映了人们古老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朴素认识。
   布依族服饰,特别是蜡染艺术的普遍使用及超意识的认识空间,蜡染艺术的螺旋纹、漩涡纹、据齿纹、云雷纹、水波纹、鱼菱纹等纹饰无不与铜鼓上的纹饰有血肉联系。在布依族民间存在着蜡染艺术纹样未源于铜鼓纹样之说,蜡染几何纹同铜鼓几何纹的相似,实质上是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、不同对象上的共同表现和审美意识的相同,这种惊人的相似之处,使我们看到了蜡染艺术与铜鼓文化的不可分割性。蜡染艺术大量地保存了铜鼓文化的深层内容,导致现今的布依族蜡染艺术不同程度地仍然还属于原始艺术范畴。其传承性、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色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的特征。
   每逢布依族的盛大节日庆典,都要穿着传统的蜡染服装进行庆祝祭祀。蜡染百褶长裙围在孕育与生产生命的妇女的下半身,白色的天空中布满一颗颗园园的星星,是人们对人丁兴旺、五谷丰登产生的强烈期盼;青年男女互赠蜡染作为信物,表示相互的信任和爱慕;布依族传统服饰的上衣,袖子上由两块漩涡纹的蜡染图案组成,这表明布依族生活于江河流域地区,顺江溯河地发展壮大;蜡染在布依族心目中具有许多神奇的力量,由于纹饰的神奇和神秘附以有超自然的力量,在下冰雹时,人们为了取得丰收,禁止住冰雹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灾害,便会把蜡染百褶长裙拿到门口来扇,以示借神的威力镇住雹魔;在婚丧嫁娶时,人们都要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进行各种仪式或礼仪。这些都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,使人们看到了服饰礼仪的铜鼓文化意义。
   四、铜鼓与布依族民间文学
布依族地区流传着许多与铜鼓有关的神话、传说、故事、歌谣,铜鼓深深地根植于布依族民间文学的土壤,丰富着布依族民间文学。《铜鼓的来历》、《铜鼓的传说》、《铜鼓风俗歌》、《铜鼓刷把舞》等无不以铜鼓息息相关。敲铜鼓者一手持槌击鼓面太阳纹,一手以小竹片同时敲击铜鼓边,使其一鼓发二音,让鼓心音和鼓边音构成音程,使铜鼓音色圆润,音量宏大,低音深沉,声若雷鸣,魄动心惊,表达布依族人民英勇骠悍、粗犷雄深、激昂热烈、庄严肃穆的民族性格与精神。
布依族流传与铜鼓有关的民间文学,反映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,并表现布依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。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多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,口耳相传,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充实、完善和发展,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,对于增强民族感情,培育民族精神,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   《铜鼓的来历》,相传,古时候布依族没有铜鼓,老人死后无法超度上天成仙,逢年过节也无法邀请祖先下凡一起欢度节日,有一个叫布杰的布依族祖先,通过勇敢和机智,终于从玉帝那里得到一面铜鼓,地上有了铜鼓,老人过世,只要敲着铜鼓超度,仙神就会把老人接到天上为仙,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时击铜鼓,祖先就下凡一起欢度节日,保佑子孙平安,六畜兴旺,五谷丰登,表现了布依族人民尊老爱幼,崇尚和平安宁的生活愿望。《铜鼓的传说》,相传古时候,有个勤劳忠厚的布依族后生,父亲早亡,他打柴射禽捉鱼养活多病的母亲,一天,后生准备煮刚打来的一条鲤鱼给母亲吃,见鲤鱼流泪,就把鲤鱼喂在水缸里,当晚,鲤鱼托梦给他,说自己是龙女,他就把鲤鱼放回了大河里,后来龙女嫁给了后生,龙王陪嫁龙女的是一面无价之宝的铜鼓,从此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,表现了布依族人民勤劳智慧,美好善良,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。《铜鼓刷把舞》,相传从前有一位布依族老人,家里虽穷,但乐善好施,德高望重,死后众人舂糍粑跳舞击铜鼓送他上天堂,此后连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收,于是每年逢年过节都要跳铜鼓刷把舞纪念。《铜鼓风俗歌》唱道:铜鼓敲响了/欢乐的春节来到了/桌上摆满了粑粑和米酒/桌上摆满了鸡肉和猪头/请龙王来喝酒/请天神来吃肉/请祖先来陪普天之神/大家欢欢喜喜来吃年饭/保佑明年又得五谷丰收。
   作者介绍:王天锐,男,布依族,一九六八年二月生于镇宁扁担山,一九八七年七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系,现任安顺市政协副秘书长。业余时间主要从事民族文化艺术研究和民族文学创作,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论文等30余万字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