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贵州侗族的死亡文化

贵州侗族的死亡文化

关键词:贵州艺术,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贵阳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yhy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75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今夏八九月间,我在贵州山区一个侗族村寨生活了几个星期,领略了至今仍然保持着农耕文化的独特的侗族文明。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,是村民们对待死亡的文化。
  在位于山区、地图上找不到的美丽侗族村庄——“地扪”,每个人都在村子周围的山里分有一片树林。侗族人盖房子、做棺材就全靠这些树木了。侗族至今仍然实行土葬,“入土为安”是人生走到尽头以后的最后一件大事,因此,棺材被当地人尊称为“寿木”。
  每个生命降临到侗族家庭后,父母就开始在自己的那片树林里,留意适合给孩子做寿木的树,不但需要是特别的品种,而且在树的根部要有一个三角的突起,以便将来做成棺材后,在头部形成一个天然的盖子。找到合适的树后,父母会在上面用镰刀刻上一个特殊的记号,从而让它得到作为“寿木”应得的保护,不会遭到砍伐。这棵负有重要使命的寿木和孩子一起长大,直到孩子五六十岁,树也长到需要两个成年人合抱的程度,才会被砍伐回来,由村子里唯一的一个专门制作棺材的木工师傅制作成品。地扪村的棺材都是一个样式,看上去像只一头翘起的宝。
  和世界上所有的农耕文明一样,侗族文化也是非常重男轻女的。侗族的父母只给出生的男孩子和儿子将来的媳妇挑选和保留寿木,女儿就没有这个待遇。在多子的家庭,侗族父母实行公平合理的方式来分配寿木:地扪小学的吴副校长家里就有四兄弟,今年42岁的他是家里的老二,他家有一棵从爷爷辈传下来的,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树,需要好几个人才
合抱得过来,是吴副校长家的骄傲,其它三颗寿木则相形见绌。在那棵几乎长到天上去的大树前,我很好奇,难道他们四兄弟不会为了争这棵宝贝而打起来吗?“不会!”答案很坚定,理由也同样有说服力:如果家里有几个儿子的话,智慧的侗族文化有非常好的分配方式,树木的大小质地有好坏,人的寿命也有长短,那么,最早去世的那个兄弟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寿木。这样的分配方式,可以说是用生命见证出来的公平。
  随着时代的变化,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等因素,侗族年轻的父母也开始给女儿挑选寿木了。原因各异,有的是生了两个女儿后不可以再生,于是希望有一个女儿将来可以招女婿给自己养老;有的则担心如果女儿嫁到城里而城里人没有树……
  死亡是族村民每天都在坦然面对的一件事情,就像吃饭、睡觉一样自然。当他们去田里干活的时候,会路过自己的寿木,看着这棵树一天一天长大,就象看见死亡在一天一天临近。当他们五六十岁,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,这棵寿木被砍伐下山,制作成棺材,放在村子里随便一户人家的粮仓下备用。
  如果你有机会去地扪村,或者任何一个侗族的村寨,聊聊家常之后,如果碰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,会发现他们将很乐意带你去看他/她的棺材,然后顺手扫扫上面的灰尘,动作潇洒,态度轻松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