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细说“贵阳八景”

细说“贵阳八景”

关键词:贵州艺术,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贵阳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yhys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0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据《文史荟萃》中叟闻所写的“贵阳八景”诸说荟萃一文介绍:“八景”是我国各地用诗书画表达本地境内特有景观的一种形式。宋代沈括《梦溪笔记》说:“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,尤善为平远山水,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、远浦归帆、山水晴岚、江天暮雪、洞庭秋月、潇湘夜雨、烟寺晚钟、渔村落照、谓之八景”。后来全国各地也多用四言句列称其本地名胜景物为八景。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,从元代建城算起,距今有700余年的历史,自然也不例外地有自己的八景。但是,随着岁月流逝,沧桑变化,从明代、清代到民国时期,“贵阳八景”有哪八景?今天的贵阳人已很少有人知道,更说不出其名称及地理位置来。为了让今天的贵阳人知道家乡历史上的老“贵阳八景”,笔者查阅了《贵州名胜志》、《贵阳文物志》、《贵阳社会志》、《贵阳掌故》、《南明区街道志》、《文史荟萃》等志书资料,现将书中记载从明朝、清朝、民国时期的三套贵阳八景,分别介绍如下:
一、明代的“贵阳八景”
明代的 “贵阳八景”最早记载出现于明弘治年间编印的《贵州图经新志》和嘉靖年间编印的《贵州通志》两书中,书中所载只有七景,缺一景。《贵州图经新志》所载七景,缺一景有一传说,说该书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,书有缺页,是否所缺一景在缺页之内,不好确定。《贵州图经新志》与《贵州通志》所载的七景是铜鼓遗爱、虹桥春涨、狮峰将台、灵泉印月、雅关使节、圣泉流云、龙井秋阴。
铜鼓遗爱——此景位于今水口寺之铜鼓上的仙人洞,其半山的来仙洞有进出口,因通风较好,空气对流时在洞口可听到嗡嗡之声,民间传说这是诸葛亮南征时留有铜鼓藏于洞中的铜鼓声。
虹桥春涨——虹桥即今南明桥,又称霁虹桥、襄阳桥、南门桥、中正桥,是明永乐二年镇远候顾成所建。虹桥春涨一景即此。
狮峰将台——此景位于今花果园附近的狮子山,此景系指明洪武初,征南将军傅友德筑台于狮子山上阅兵,明弘治时遗址尚存,一九五四年修公路时,狮子山被拦腰劈断,将台遗址已不存在。
灵泉印月——灵泉系建于元代大兴寺内的井泉,泉极澄澈,凡月出没时,虽偏东西,而泉中皆见影。灵泉印月一景即此。大兴寺位于今中华南路新百货大楼处。
雅关使节——雅关又称鸦关、小关,在今黔灵镇,建于明洪武年间小关雄居高岗,横空驿道,形势险要,今关隘门保存尚好,上刻“北门锁钥”四字,雅关使节一景即此。
圣泉流云——圣泉又名百盈泉、漏沟泉、百刻泉,位于黔灵湖北面小埠上,是著名的间歇泉,圣泉流云一景即此。
龙井秋阴——龙井又名一品泉、龙泉,位于今延安路龙泉巷,龙泉水出石隙中,清洌甘味,胜于他井,龙井秋阴一景即此。
而明万历年间编印的《贵州通志》所载贵阳不止八景而是十景,除七景与上述两志书所载的相同外,另载有贵竹清风、藏甲遗踪、东山胜概三景。贵竹清风—景说的是领略贵阳竹林的清风,景在老城北门附近,未说明景在何处。藏甲遗踪一景说的是城内西南隅永祥寺下有一洞,俗称孔明洞、鬼王洞(今六洞街处)。传说诸葛亮南征时,有一将叫王志,英武过人而貌丑,军中呼鬼头,官至校尉,曾藏盔甲于洞中,故称藏甲洞。东山胜概—景指今省电视发射台处的东山,明《贵州图经新志》中的东山谓“山颇高大,而林木丛茂”,明人谢三秀有《东山志略》,称为“黔中之胜”,故将东山胜概一景补入明弘治年间编印的《贵州图经新志》和嘉庆年间编印的《贵州通志》中,从而使明代的“贵阳八景”达到了完美无缺。

二、清代的“贵阳八景”
清代时,明代的“贵阳八景”有的已经消失或改观,到清末时又形成一套新的“贵阳八景”,其名称为贵山挺秀、富水翔鳞、鳌矶浮玉、风台踏草、南峰脱颖、栖霞上月、浪拥金鳌、龙洞钟声。
贵山挺秀——贵山在云岩区境北面,又名贵人峰,俗称关刀岩。贵阳即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。
富水翔鳞——富水发源于南明区八里屯龙井,由东北流至市南路,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侧,入南明河。沿途灌溉许多田土,故称富水。今河道水渐减少,并受污染。
鳌矶浮玉——鳌矶系指南明河中一形如鳌的巨石,明万历年间建甲秀楼于上,与浮玉桥相连,故称鳌矶浮玉。
风台踏草——风台指观风台,在南明区观水路一侧,传说诸葛亮南征时筑台于上以观天象。
南峰脱颖——南峰即文笔山,位于南明区营盘路与省军区大操场间,其孤峰高立云外,成为作文的征兆。
浪拥金鳌——金鳌,指在云岩区境的金鳌山。群山如奔涛,迭浪中拥出一峰,宛如鳌首跃飞天。
栖霞上月——栖霞指栖霞山,又称东山,在省交通医院后,山上有月亮崖,月出没时,崖壁最先受照月光,故称栖霞上月。
龙洞钟声——龙洞即白龙洞,位于乌当区野鸭乡。洞中有数根大如楹的石笋,敲之于洞壁回响,如闻钟声一般。

三、民国时期的“贵阳八景”
民国时期的“贵阳八景”,见于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陈恒安编写的《贵阳市指南》一书中,其所列八景均未用四言句列称景物,只是按地名或景名称呼。因其八景均在大南门外附近的南明河畔,故又称为南明八景。其所载贵阳八景为甲秀楼、翠微阁、鳌矶石、浮玉桥、涵碧潭芳杜洲、海潮寺、武候祠。
甲秀楼——始建于明万年二十六年(1598年),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,命名“甲秀”,是取“科甲挺秀”之意。是贵阳市标志性建筑。
翠微阁——又名南庵、观音寺、圣寿寺、万佛寺、忠烈祠、武候祠、翠微园等。位于浮玉桥南岸的翠微巷,内有拱南殿、翠微阁、龙门书院,桂舫亭等古建筑群。
鳌矶石——是南明河中一块形如鳌的巨石,其甲秀楼建于其上。
浮玉桥——旧名南堤,江公堤,位于西湖路与翠微巷之间的南明河上,桥状似玉带浮于水面,故称浮玉,浮玉桥是贵阳城区最长的桥。
涵碧潭——位于浮玉桥甲秀楼前南明河中形成的一深渊,由于水色深碧,故得此名。
芳杜洲——位于南明桥与浮玉桥之间南明河中泥沙堆积的一块沙洲。洲上长有一种叫芳杜的小草(贵阳人称为小草香附子),得名芳杜洲。洲上绿草如茵,旧时为人们游憩场所,后因河中筑坝被水淹没消失。
海潮寺——旧名水月寺,位于西湖巷水电厅附近,与翠微园隔河相望,原有小溪至此与南明河汇合,小桥流水,景物迷人,河湾一带有小西湖之称。寺于解放前消失。
武候祠——建于明代,原址在今翠微园处,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,南明永历九年,孙可望据黔,命部将高恩将武候祠迁至今甲秀广场贵州电力网络公司处,武候祠于民国十五年(1926年)修建贵州第一个电厂时拆掉。
以上三套老“贵阳八景”,主要是自明代以来,贵阳各类志书记载下来的。历经几百年,多数景点因多种原因消失,保留至今的已非原貌。社会在前进,贵阳的境域不断扩大,加之人们对名胜风景审美观的改变,一些新的景点不时被人们发现和开发出来,老“贵阳八景”中的一些景点今天已被列为国家、省、市文物保护单位,仍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,并将再现于今天贵阳人评出的新“贵阳八景”之中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