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石阡仡佬族服饰

石阡仡佬族服饰

关键词:服饰,贵州文化风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新贵阳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gy.ccoo.cn
  • 感谢 gzliho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1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    筒裙 又称通裙。据《旧唐书、南平僚》载:“仡佬妇人横布两幅,穿中而贯其首,名曰:‘通裙’”。宋《溪蛮丛笑》也有记载:“仡佬裙幅两头缝断,自足而入,阑斑厚重,下一段线以红。”根据石阡仡佬族现存衣饰,与史书记载基本一致,略有改进。石阡仡佬族妇女服饰,上衣短仅及腰,袖背上有鳞状花纹,下为无褶长筒裙。其裙分三段,上下多用苎麻织成,有青白色条纹,中段为羊毛织成,染成红色。同时,外面还要罩青色无袖长袍,长袍前短后长,穿时从头套下。妇女还喜欢系绣花围腰。

    破肚衣 仡佬族青壮年男子夏秋常穿的对襟短衫,无领,有的订布扣七至九粒,也有的干脆不订布扣,肚子常露,故称破肚衣。

    椎髻 《唐书》载:“仡佬族男女均‘椎髻’,以绯束之,后垂向下。”《贵州通志》(嘉靖)载:“男子绾髻于额,或盘于顶,不留胡须。女子多盘发于顶或插梳于发髻,用淘米水洗发。女子耳穿大孔,戴耳环,青珠二、三串悬于额以为饰。”青珠石阡地方称朴庭珠,是一种野生植物果实,小而园,有光泽,不易坏,是天然装饰物。石阡仡佬族妇女还喜欢穿绣花尖尖鞋,下装裤脚喜滚花边,头上插银、铜装饰品。民国时期,仡佬族男子已不再椎髻于额,一般使用青布或白布包头。

    刺绣 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由于仡佬族妇女喜欢穿绣花衣裙、绣花围腰、绣花鞋等,因此她们自己也擅长剌绣。她们不用绣花绷架,只左手执布,右手拿针走线,便可将平常接触的花鸟鱼虫等动植物,经过自己的构思,用灵巧的双手绣出来。在尺幅布面上既绣云钩子,万字格、锯子齿、地勾子、棱子花等几何图形,又能绣水波浪、跳三针、狗牙瓣、四叶菜、吊子花等精美图案,配上大自然中的花卉、树木、动物或人物,不仅有实用价值,还有艺术韵味。

    蜡染 旧时,蜡染用品在仡佬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。衣、被、帘、包都与蜡染密不可分。民国年间,石阡汤山镇就有数家蜡染店,专门从事蜡染业。蜡染的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,在白布上绘出几何图案或花、鸟、鱼、虫等,再浸入靛缸(以蓝色为主),后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。由于结构严谨,线条流畅,装饰趣味性很强,极受仡栳族人喜爱,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